18928327583 微信同号

sunw20210816@gmail.com

网址:www.lwfdw.com.cn   论文辅导网

注册/Register

|

登录/Sign in

|

关于我们

 

我的订单

 

安全退出

论文辅导网   >   社会学论文   >   伦理道德论文   >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研究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研究
来源:论文辅导网 2019-03-21 08:24:16
网络的开放性、无约束性及信息的隐蔽性往往导致青少年道德失范。这已是不争的事实。面对这样的挑战,高校德育工作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针对网络文化的特点,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自学能力,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自护能力,教会学生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自辨能力,教会学生自己辨析网络信息的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社会;网络道德;研究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人加人到“网民”行列中,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网络社会。


  一、网络社会及其道德特点


  随着互联网在社会生产与生活中的迅速渗透,“网络社会”一词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有人认为网络的本质就是一种“在线”整合体,也有人从传播学的角度将互联网看作是“一个模拟传统社会传播形式的数字化平台,或者说与现实社会并列的虚拟传播环境,一个虚拟社会”。无论怎样,“网络社会”都是一个与人们现实的社会生活系统有着较大差异和区别的网络空间系统,网络空间展现的纯粹是数字信息之间的关系,实质上,其背后存在的是被数字信息所遮蔽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网络社会中人与人的交往呈现出与现实社会交往不同的特点,因而形成网络社会不同的伦理道德特点。网络社会的道德特点:网络社会道德标准的不确定性,网络社会道德行为的难控性以及网络社会道德规范约束力的弱化。网络社会由于其虚拟性的特点,网上人的言行仅靠个人内心信念来维系,这样遵从道德规范与否也不易觉察和监督,道德规范约束力大为减弱。


  二、高校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


  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对网络社会道德的认识基本是正确的,54. 76%大学生认为与传统的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相比,目前网络社会的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是不健全的,尚待完善,21. 9%大学生认为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是不同的,需要发展其自身的道德规范。 在网络生活中,92. 86%的大学生认为网络社会需要法制规范;49. 05%大学生对网络不道德行为表示气愤;40. 48%的大学生在网上聊天或发表看法时,没有使用过不文明的语言或符号缩写;46. 67%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在网络生活中的行为是规范的,30. 95%认为自己的行为比较规范;在网络游戏泛滥的今天,仍有51. 9%的大学生认为网络游戏无聊,浪费时间。以上这些数据说明大学生们能够正确认识网络社会,理性地看待网络社会生活中的一系列道德问题,其网络道德总体趋势是积极向上的。但调查的同时,我们也发现部分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


  首先,部分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模糊。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 5. 71%的大学生认为与现实社会相比,网络社会是自由的,完全可以不负责任;18. 57%的大学生认为网络社会是虚拟的,不必太认真;10. 48%大学生分不清哪些网络行为是不道德的;56. 67%的大学生对电脑“黑客”很佩服,认为他们技术高超;35. 24%大学生对语音聊天室、论坛、贴吧存在的骂人现象持无所谓的态度。这些数据说明部分大学生对网络社会、网络道德的认识是模糊的,甚至是不正确的。


  第二,部分大学生对网络道德规范不了解。网络道德规范是人们网络生活应遵守的公共准则,也是人们正当网络行为的指南,而调查中我们发现高达83.33%大学生表示不了解网络法规;62.38%大学生表示不了解网络道德要求,那么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就会无所适从,就会出现不当的网络行为甚至是违反法律、道德规范的行为。


  再次,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失范。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失范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使用不文明的语言或符号。其次,浏览不良网站。第三,因上网而影响正常学习。


  三、加强高校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思考


  (一)丰富院校德育内容,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道德的实质


  网络道德是对人们的网络行为进行评价,调整网络这个虚拟社会中人与人、人与电子空间,进而调整人与电子空间和物理空间等多种关系的一切原则和规范的总和。网络社会是网络主体通过电子信息网络自觉自愿地互联而建立起来的,但网络并不是伦理道德的主体,而只是一种载体,网络道德的主体仍然是人,网络道德实质上就是网络主体在网络活动中应具备的道德规范。离开了人,离开了普通意义的伦理道德,网络道德也就无从谈起。


  (二)发起“文明上网”的倡议,加强网络道德规范的宣传


  网络法律规范、道德规范不明确是大学生无法正确判断和践行网络道德规范行为的最直接原因。目前在网络技术较为发达的国家,通过道德与法的结合,把网络道德的内容以法律和道德条例的形式,对网络人提出遵守网络规范的要求。美国计算机协会通过并采用的《伦理与职业行为准则》,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颁布网络伦理宣言,明确谴责“六种网络不道德行为”等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90年代,我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并于2001年11月发布了《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这些网络伦理道德规范从对网络技术人员到普通“网民”,再到青少年网络人,都提出了相应的规约,但由于宣传不够,这些规约远没有被网民所了解。


  因此,一方面,国家政府应加大对网络法律规范、网络道德规范的宣传力度,形成良好的文明上网氛围。另一方面,应利用高校阵地加大网络道德规范的宣传,如借鉴国内外网络伦理研究成果,根据本校的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增开“网络道德”课程,开展专项的网络法规、网络道德的学习活动,提出“文明上网”、“争做网络道德学生”的倡议等,推进网络道德规范在高校的普及,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树立网络道德观。


  (三)强化网络道德意识,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


  网络道德意识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活动系统,是网络道德认识、网络道德情感、网络道德意志的统一体。网络道德认识是对网络行为的是非、善恶的理解与评价;网络道德情感是网络主体在一定网络道德认识的基础上对自己和他人的网络行为进行评价时产生的内心体验,如憎恨感、愉悦感、责任感等;网络道德意志则是不受网络诱惑因素的影响,能够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感冲动和网络行为,包括自主、自律、自觉等。


  网络道德意识不强是目前大学生网络生活的一个主要问题,网络道德意识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综合系统工程,高校应通过一切途径,如课堂教学、舆论宣传引导、校园网络文化阵地建设、校园网络管理等等,创设一个全过程、全方位的网络道德意识引导的大环境,提升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认识,提高他们对网络行为的是非、善恶的判断与评价能力;增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意志,自觉调节和控制自己的网络行为,努力做到网络生活中“慎独”。从而,强化大学生上网的尊重意识、诚实意识、政治意识、责任意识、自律意识,提升其网络生活的思想道德境界。


参考文献:

[1]戴黍.网络传播的特征、问题与对策[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姜希玉.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及对策[J].怀化学院学报,2006(12).

[3]李国平,孟鲁洋.网络道德失范与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1].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手机(微信):18928327583

邮箱:sunw20210816@gmail.com

QQ:1351186748

扫一扫 / Scan

添加微信客服

 

关注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25   www.lwfd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5460129号

*
*
*
确 定 取 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