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28327583 微信同号

sunw20210816@gmail.com

网址:www.lwfdw.com.cn   论文辅导网

注册/Register

|

登录/Sign in

|

关于我们

 

我的订单

 

安全退出

论文辅导网   >   理学论文   >   农林学论文   >   耐迟播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金运麦1号的选育经过及栽培技术

耐迟播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金运麦1号的选育经过及栽培技术
作者:华班安 杨绪清 胡剑锋 李建忠 来源:论文辅导网 2019-08-03 07:19:22
金運麦1号出叶快、分蘗早,长势旺盛,生长优势明显,具有耐迟播的优良特性。在参加浙江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平均全生育期175d左右,与对照品种扬麦158(本地区推广品种中较早熟品种)相当;金运麦1号在2014-2015年度浙江省区试中,平均产量5080.5kg/hm2,较对照品种扬麦158 增产9.40%,增产点次率100.00%;2015-2016年度区试中,平均产量3806.7 kg/hm2,较对照品种扬麦158增产4.35%,增产点次率71.43%:2016-2017年度生产试验结果,平均产量5016kg/hm2,较对照扬麦158增产6.80%,增产点次率100%;金运麦1号连续5年在江苏、浙江省的赤霉病接种保湿鉴定结果,均为中抗-抗(MR-R);各地初步试验(种)和小面积示范结果,浙江一般产量5 250kg/hm2左右;江苏一般产量6000~6 750 kg/hm2,高产地区及田块可达7500kg/hm2左右;适合江淮下游稻麦两熟制地区种植,尤其适合本地区的中晚熟(直播)水稻茬选用。本文中阐述了金运麦1号的选育经过,总结了其特征特性,介绍了其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麦;金运麦1号:选育经过;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小麦赤霉病(Gibberrella zeae(Schw.))是世界温暖潮湿和半潮湿地区广泛发生的一种毁灭性小麦病害[1-2]。据统计,一般大流行年(病穗率达50%以上,减产20%~50%)和中等流行年(病穗率20%~40%,减产10%~20%)每2~3年发生1次[3]。在江淮下游麦作区,小麦生产上主要推广应用的品种多为成熟期较早、成穗数中等、大穗大粒、抗病性较强的“穗重型”或“穗粒并重型”品种[4-6];近年来本地区由于品质较优的迟熟水稻(品种)及直播水稻面积的扩大,水稻成熟期及收获期延迟,从而致使小麦播种出苗期明显推迟[7]。生产上小麦因迟播对小麦品种的要求及其品种选用也将发生变化,其中尤其需要播幅较宽、耐迟播(迟播早发,迟播早熟)、抗逆性较强、产量较高较稳的小麦品种[8]。


  金运麦1号系江苏金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从扬麦16/宁麦14杂交组合中经多年精心选育而成的耐迟播抗赤霉病稳产高产小麦新品种,2018年3月由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审定通过(浙审麦2018001)。该品种已申报国家新品种保护,申请公告号为20181075.4。


  1    选育经过


  2005年以大穗大粒且早熟丰产广适品种扬麦16为母本,以半矮秆、产量潜力较大、赤霉病较轻品种宁麦14为父本杂交(扬麦16/宁麦14),采用系谱法处理杂种后代(图1)。2011年(F6)以株高偏矮、大穗多粒、籽粒角质、粒重较高的株系混合进行鉴定筛选试验;选拔综合性状较理想品系NJ1018;2011—2013年度分别进行鉴定筛选试验和品比及多点试验。NJ1018综合丰产性相对较好,成穗数中等偏少,但穗大粒多、千粒重高、籽粒饱满偏角质且富有光泽、商品性好;5个试点均增产,增产点次率100%,2年平均产量分别为7 388.25、7 717.50 kg/hm2,分别较对照品种扬麦158增产7.78%和7.98%;中抗-抗赤霉病,抗小麦黄花叶病,中感纹枯病和白粉病;品质为中强筋小麦(容重780~800 g/L,蛋白质含量13.5%,湿面筋含量30.5%,稳定时间4.0 min)。2014—2015年度推荐参加浙江省小麦品种区试。


  2    综合优良特性


  2.1    早生快发,成熟期较早


  金运麦1号苗期出叶速度快,分蘖早,生长健壮;翌年返青快,春发性强;中期繁茂而清秀;后期灌浆较快;成熟期较早。浙江省区试和生产试验中,全生育期175 d左右,与对照品种扬麦158相当(较早熟小麦品种)。江淮下游地区即使12月上中旬播种,一般翌年5月底至6月初也可成熟。


  2.2    丰产性较突出,稳产性较好,品质较优良


  2014—2015年度参加浙江省区试,8个试点均较对照品种扬麦158增产,增产点次率100%,平均产量5 080.5 kg/hm2,较扬麦158增产9.40%,居9个参试品种的第3位;该年度品质测试结果,容重799 g/L,粗蛋白含量13.96%,湿面筋含量30.80%,稳定时间4.0 min,吸水量57.0 mL/100 g,最大拉伸阻力290 EU;完全达优质品种中的中筋小麦指标;本年度千粒重为47.2 g(较扬麦158高6.5 g),籽粒角质大而饱满且富有光泽,商品性佳。2015—2016年度区试因在小麦灌浆结实的后期,各试点几乎均遭受台风暴雨袭击,从而致使绝大多数试点产量大幅降低、品质明显下降,该年度金运麦1号平均产量仅3 806.7 kg/hm2,较对照扬麦158增产4.35%,增产点次率71.43%,居12个参试品种的第3位;该年度品质测试结果,容重764 g/L,粗蛋白含量12.24%,湿面筋含量22.60%,稳定时间2.1 min;本年度千粒重下降为41.22 g,但仍较扬麦158高4.32 g。2016—2017年度参加浙江生产试验,各试点全部较扬麦158增产,平均产量5 016 kg/hm2,较扬麦158增产6.80%,居3個参加品种的第1位。


  从浙江省2年区试和1年生产试验的结果可看出,金运麦1号对不同土壤、肥水和气候等生态因素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其在不同年份间的产量低限均明显高于扬麦158,而高限也均明显超出扬麦158。说明金运麦1号对不良环境的抗(耐)性能强于扬麦158,而在较优良的环境中,则表现出较高的增产潜力,且品质指标及籽粒商品也明显较优。此外,不同地区不同小麦品种的产量三要素结构相差较大,而同一地区不同品种间亦差异明显。金运麦1号为较典型的“穗重型”小麦品种,其产量构成三要素一般为420万穗/hm2左右,每穗粒数35~40粒,千粒重47 g左右(约较扬麦158少22.5万穗/hm2,每穗粒数少2~3粒,千粒重高6~7 g);株高90 cm左右(较扬麦158矮5~7 cm),大穗大粒,结实性好,灌浆速度快,病害较轻,转色正常,成熟期适宜(偏早),这对于本地区温暖潮湿(尤以后期雨水较多)、病害威胁较重、高温逼熟等小麦生态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2.3    耐迟播,肥水弹性大,适应性较强


  金运麦1号对不良环境的抗(耐)性较强,而在较优良的环境中,可表现出较高的增产潜力。据各地初步试验(种)和小面积示范结果调查,金运麦1号在迟播及在浙江省余杭、海宁和萧山等地区的岗田薄地种植,其长势长相和产量表现均较突出。2016—2017年度杭州市余杭区仁和镇渔公桥村的杭州益民农业服务合作社,在一连片约1.33 hm2的坡地上试种金运麦1号,虽12月2日播种,但仍获得平均产量4 551 kg/hm2的较好收成,较相邻田块的华麦5号增产16.5%[9];萧山平湖市独山港镇丰荡村顺天粮油专业合作社本年度试种7.33 hm2,12月上中旬播种,平均产量5 625 kg/hm2,约较相邻片区的扬麦系统品种增产10%;江苏金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从2015—2017年连续3年试种繁殖,第1年种植面积0.33 hm2,第2年5.33 hm2,第3年66.67 hm2,因多在12月上中旬播种且低洼田烂耕烂种,3年平均产量均在5 250 kg/hm2左右,较相邻田块(片区)的其他扬麦或宁麦系统品种增产8%~10%;扬州市江都区真武镇农地股份专业合作社本年度种植126.67 hm2,平均产量5 700 kg/hm2,较相邻的宁麦13增产5%左右;安徽省天禾种业集团本年度在庐江县天禾农科院基地进行了金运麦1号与扬麦20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赤霉病大发生,扬麦20赤霉病发生率几乎为100%、严重度多为3~4级、平均产量仅3 765 kg/hm2,而金运麦1号赤霉病发生率为40%~50%、严重度2~3级、平均产量4 680 kg/hm2,较扬麦20增产24.3%。上述结果确切地显示,金运麦1号较耐迟播,对赤霉病抗性较强(中抗),尤其对肥水要求不严,在江淮下游的广大中低产地区即使在赤霉病流行年,亦可获得较理想收成。   2.4    综合抗(耐)逆性较强


  根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和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从2011—2016连续5年及2017—2018年的抗性鉴定结果,金运麦1号对赤霉病的抗性均较强且持久而稳定,其严重度均徘徊在2.0左右,较明显地低于其他同类型的参鉴品种,其中第1年评价为抗(R),其后均为中抗(MR);金运麦1号抗小麦黄花叶病,中感白粉病和纹枯病;金运麦1号由于穗发育进程偏慢,抽穗期偏迟(但扬花灌浆较快,成熟期仍偏早),因而抗寒性较强,尤其对本地区时常发生的小麦生长期中翌年3月中下旬前后的倒春寒,具有较强的抗(耐)性。


  3    栽培技术


  3.1    适当推迟播种期


  金运麦1号属春性品种,且前期发苗快,繁茂性强。因此,较适合中晚熟水稻茬(直播稻茬)种植。适宜播期为11月上中旬,迟至12月播种,仍可获较理想产量。


  3.2    合理密植


  一般基本苗以300萬株/hm2为宜,迟播应适当增加播量[10]。


  3.3    科学运筹肥水


  金运麦1号为“穗重型”的大穗大粒型品种,必须科学用肥,促控结合,创建合理的群体结构。一般产量7 500 kg/hm2左右的地块,全生育期需施纯氮270 kg/hm2左右,并配以足量的磷、钾肥。前期适当促进幼苗生长,基苗肥一般应占总肥量的70%~80%,冬前茎蘖数达600万个/hm2左右;中期要注重稳长,最高茎蘖数控制为975万个/hm2左右;拔节后及时施好长穗肥,一般占总肥量的30%左右,并分2次追施[11]。田间沟系配套,防止明涝暗渍。


  3.4    病虫草害防治


  对于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及锈病等病虫害的防治,一般喷药1次即可。适时搞好化除,控制草害。


  3.5    及时收获


  成熟后(蜡熟末期)应注意及时收获,确保丰产丰收。


参考文献

[1]姚国才,马鸿翔,张鹏,等.高产早熟抗赤霉病小麦宁麦 21 的选育与利用[J].江苏农业科学,2014,42(11):111-112.

[2]李进永,张大友,许建权,等.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策略[J].上海农业科技,2008(4):113.

[3]姚国才,姚金保,杨学明,等.高产优质抗赤霉病小麦宁麦 12 的选育与利用[J].江苏农业科学,2006(6):102-103.

[4]吴兆苏,魏燮中.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品种更替中产量及有关性状的演变与发展方向[J].中国农业科学,1984(4):14-21

[5]姚国才,马鸿翔,姚金保,等,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产量育种方向及策略探

[6]姚国才,马鸿翔,张鹏,等.国审小麦新品种'宁麦 23 的选育及综合特性和利用前景分析[J].农学学报,2014,4(12):16-20.

[7]姚国才,马鸿翔,姚金保,等.早熟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宁麦 17 的选育及利用[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12):123-124.

[8]姚国才,马鸿翔,张 鹏,等.早熟高产小麦新品种宁麦 19 的选育及栽培要点[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9):89-90.

[9]徐攀峰,庞法松,钱东,等.小麦金运麦1号在余杭的试种情况[J].浙江农业科学,2017(11):1896-1897

[10]姚国才,马鸿翔,姚金保,等.国审小麦新品种宁麦 15 的综合优良特性及其栽培要点[J].农业科技通讯,2011(6):149-151.

[11]姚国才,姚金保,杨学明,等.优质高产小麦宁麦 11的选育与利用[J].江苏农业科学,2005(4):29-30.


基金项目  2015年江苏省企业创新与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BA2015 151)。


作者简介华班安(1958-),男,江苏扬州人,高级农艺师,从事稻麦品种改良和推广应用研究工作。


手机(微信):18928327583

邮箱:sunw20210816@gmail.com

QQ:1351186748

扫一扫 / Scan

添加微信客服

 

关注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25   www.lwfd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5460129号

*
*
*
确 定 取 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