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28327583 微信同号

sunw20210816@gmail.com

网址:www.lwfdw.com.cn   论文辅导网

注册/Register

|

登录/Sign in

|

关于我们

 

我的订单

 

安全退出

论文辅导网   >   政治论文   >   社会主义论文   >   加文·科琴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加文·科琴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来源:论文辅导网 2019-03-30 08:41:28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从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必然性,有助于深刻认识和了当代资本主义,有利于妥善处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相互关系,全面而辩证地理解无产阶级的革命道路等重大问题,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加文,社会主义,主义,社会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


  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论述, 是这个理论体系中最具实践指导意义的内容。《共产党宣言》明确地说, 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 消灭私有制。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国家真正作为整个社会的代表所采取的第一个行动, 即以社会的名义占有生产资料, 同时也是它作为国家所采取的最后的一个独立行动。那时, 国家政权对社会关系的干预在各个领域中将先后成为多余的事情而自行停止下来”[1],到那时国家就消亡了。依据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论述, 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 可以作这样简要的理解: 在社会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组织生产,在社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人的解放,社会主义就是这样的社会。英国哲学家加文?科琴在《社会主义再思考》这本书中对社会主义这一概念也进行了探讨,科琴把其称为M/K标准,并指出这一标准是不明确的。什么构成了人们对个人、社会(包括经济)和自然环境自觉地掌控,在很大程度上说要依据具体情况而判断。这里的分歧远小于它实际可能出现的。严格地说这一标准有两层意思。它实际上是两个标准的合并(a)人们自觉地对一切环境的掌控和(b)那种掌控的民主化的实行。很明显(b)是没有必要在(a)之后的:在这种掌控没有民主化的实行时人们对环境某些方面的掌控也会提高。根据科琴对社会主义概念的解读,资本主义社会为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一定的经济与政治基础。


  二、资本主义社会为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基础


  资本主义社会为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基础,首先是高度发达的生产力。科琴指出向社会主义的迈进更可能发生在资本主义的经济繁荣期。原因之一就是生产力和人类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为社会主义的产生创造了物质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到“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2]正是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为社会主义创造了物质条件,一个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源源不断的社会财富,使资本主义国家具备了强大的物质调配手段,可以从国库中拿出一部分财物,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福利制度,从而大大降低了由于社会广大成员生活没有保障而爆发的经济和社会危机。第二是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调节。生产的社会化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矛盾,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基本矛盾, 由此引发的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更是资本主义无法逃避的灾难。面临频频发生的经济危机、经济萧条和经济运行的失控混乱局面,使资本主义国家认识到必须改变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必须经由公共计划和经济管理的帮助,或借此从市场内部的架构着手,方可加强市场经济生机和活力。科琴指出从总体上基本消除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使经济运行呈现出明显的有序化和可调控化态势, 这就为社会主义的产生奠定了一定的经济基础。


  三、资本主义社会为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政治基础


  有关工人阶级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 也是建立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础。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在信息革命影响下发生了剧烈变化,伴随着这次“信息化重组”,其中工人阶级的变化最为引人注目。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了一轮新的“无产阶级化”过程,并更多地体现为工人阶级内部构成的巨大变化。19 世纪 40 年代,当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刚刚登上历史舞台,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的第二个稿本即《共产主义原理》中,开篇就回答了“什么是无产阶级?”这一重要问题,第一次给工人阶级下了如下定义:“无产阶级是完全靠出卖自己的劳动而不是靠某一种资本的利润来获得生活资料的社会阶级。这一阶级的祸福、存亡和整个生存,都取决于对劳动的需求,即取决于生意的好坏,取决于不受限制的竞争的波动。一句话,无产阶级或无产者阶级就是19世纪的劳动阶级。”[3] 1888 年,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的英文版注解上给出了关于工人阶级的经典性界定:“无产阶级是指没有自己的生产资料、因而不得不靠出卖劳动力来维持生活的现代雇佣工人阶级。”这几种界定大体上构成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工人阶级的基本定义,其内在实质是前后一致的,即始终强调没有生产资料和出卖劳动力这两个决定性的标准,丝毫也未涉及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物质生产劳动和非物质生产劳动、意识形态、收入高低等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没有具体规定无产阶级到底应该包括哪些人。因此,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工人阶级的表述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他们所指的工人阶级在某种意义上是与雇佣劳动者相吻合的。战后50年代以来, 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与技术发展迅速, 引起了职业结构和劳动力的巨大变化与,传统工人阶级的生产条件、生活条件以及知识文化与思想意识方面也随之变化。我国的学者胡连生、杨玲在《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社会主义的新课题》一书中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文化素质的明显提高。(2)白领工人的比重大大提高了, 并且已超过了蓝领工人的比重。(3)第三产业工人比重的提高。(4) 工人的实际工资大幅度提高, 工人阶级的生活条件有较大地改善。(5)工人阶级中的“中产阶级”日益增多, 出现了无产阶级的“中产阶级化”的特点。200 年来,资本主义各国的工人阶级为谋求自身的解放进行了不懈的斗争,这种斗争虽然未能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推翻资本主义制度,但却使资本主义的某些非根本性质有所改变,为社会主义的产生奠定了一定的群众基础。工人阶级的新变化实际上使工人阶级的社会基础不断扩大,斗争方式也更加多样化,不再是单一的暴力革命,通过非暴发式质变的方式使社会主义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具有了更多的可能性。第二是民主法制保障。二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文化教育的普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人口素质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人民对民主权利的要求越来越强烈,这就迫使资产阶级在政治领域逐步趋向民主化。(1)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分权政体,行政、立法、司法三种基本力量能够相互制约,基本上能保证政府较为廉洁和高效。同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宪法和法律的完善,把国家权力的结构和运转,官员的升降、奖惩和监督等,都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实现了政治制度与法制的有效结合。(2)在消除选举的种族、性别歧视并实现较为完整意义的普选制的基础上,一些国家的宪法和法律规定了一些新的公民权利,或者对某些传统的公民权利作了新的注释,公民权利的内涵和外延又有了新的扩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92

[2][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7,501


手机(微信):18928327583

邮箱:sunw20210816@gmail.com

QQ:1351186748

扫一扫 / Scan

添加微信客服

 

关注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25   www.lwfd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5460129号

*
*
*
确 定 取 消